“文明校园·书香机关”读书征文优秀作品展示之六

时间:2022-04-04浏览:130设置


与智者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读南怀瑾《论语别裁》有感

校长办公室党支部  许永安

 

《袋鼠说》曾有一句深深震撼我心灵的话,“人不可能成为自己没有见过的人,所以一定要疯狂的,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的边界。最快捷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读书,海量的读书;第二种就是见人,疯狂的见牛人”。回顾中华数千年辉煌历史文化,若问牛人,孔子首屈一指。他不仅仅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被尊为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在世72载,教育弟子三千人,周游列国14年。晚年更是穷尽一生所学,著成《六经》流传千古,是世所罕见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相当于“孔子语录”,其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说白了就是这个老先生跟自己徒弟说的知心话,但是满篇充斥了这位先贤的智慧和哲学。《论语》一书中,这位老先生曾经深情回顾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他说自己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明确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四十岁做到坚定而不盲从,五十岁才掌握了哲学的道理,六十岁才内心平静,好话坏话都能听得进去,七十岁才真正做到思想的解放。换做现在,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能作出这样的自我评价,当是一个多么耿直的老BOY。我们常说,做学问是寂寞的,而孔子漂泊列国44年,他用大无畏的精神,传达着自己的学术思想,培养的三千弟子,每一个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单凭这种精神,古今鲜有能比肩的人。

南怀瑾先生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他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对儒、道、佛均有造诣,表面看来活得通透而潇洒,深层看来,却体现了他内心的坚定和从容。现代人能在一个方面有所建树,已经着实不易,而南先生则是“将生命活到了极致”,他一生的头衔数不胜数,文学家、教育家、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任何一个方面拿出来,成就都是世所罕见。他奔波教化三十余载,精通儒、佛、道、诸子百家,对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更是信手拈来,这些得益于他穷尽一生、孜孜以学的精神。学界曾对南怀瑾给出这样的评价,“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而这个同样耿直的老BOY,却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他说,“我的一生,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一样是对的。”谦虚如此,低调如此,属实不易。

《论语别裁》是两位智者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是南怀瑾老先生结合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积淀,对孔子的深刻解读。书中,南怀瑾为这位千古圣贤做了注解。他说,英雄与圣贤的分别是,“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清代诗人吴梅村说过:“饱食终何用,难全不朽名。”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思想要赢得他人的认同,是一件很难的事,若要流芳千古万人称颂,更是难上加难。孔子传道受业,面对的是上至君王、下至臣民。跟君王讲大道理,讲好了可以,讲不好难免杀身之祸。然而传奇的是,孔老先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更为传奇的是,他用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和认知,成就了传颂千古的美名。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是当之无愧的圣贤。

文言文言简意赅,从不拖沓累赘。而孔老先生说话更是直来直去,试图用最简单最浅白的话,来阐述大道至简的道理。《论语别裁》中,南先生直率地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割裂问题的担忧,他说“中国文学自五四运动以来,由旧的文学作品改成白话文后,有什么功用呢?几十年来亲眼所见,中国的教育普及了,知识普遍了,对世界知识的吸收力增加了,无可否认,这些对于国家的进步有贡献。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却从此一刀斩断了”。当下许多年轻人,不读文学,不读名著,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整日拿着抖音上、头条上刷来的只言片语到处津津乐道,看似充实,实则空虚,看似广博,实则浅薄。

南先生说,所谓做学问,就是要从人生经验中多体会,而不是读死书。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一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学问。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做人做事完全对了,这样就是有学问。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论语》一书,就是在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前人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不能从中华五千年的文华精华中寻求滋养,又何以在当下立身。南怀瑾先生充分考虑初学《论语》者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加以经史和参,旁征博引,将原文攒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

比如,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的学生想当公务员,问老师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好公务员。孔老先生不但没有斥责他不安心学习,反而出于对弟子的关爱倾囊相助。南怀瑾先生是这样解读的,孔子说,想做一个好干部,做一个良好的公务员,要知识渊博,宜多听、多看、多经验,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等着请教人家,讲话要谨慎,不要讲过分的话。对于不懂的事,不要胡吹海吹一道,最后根本狗屁不通,这就丢大人了。不吹牛,不讲过分的话,就能减少过错;多去体会,多去阅历,对疑难问题和模棱两可的事,多采取保留的态度。正如古人所说,“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这样行为上就会减少差错。秉承这种态度谋生,随便干哪一行都可以,禄位的道理就在其中了。看看,一个千年前的学者,将公务员的处事守则,总结的如此到位,通透如此,智慧如此!

读罢全文,掩卷而立,唇齿留香。既读书,也读人。这大抵就是哲学的魅力,智慧的魅力。月光如水,清风徐来,圣人低语,我等虔诚而立……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