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炙热之心,以信仰前行
——读《魔桶》有感
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是一名从俄国移居美国的犹太裔小说家。他的大部分作品用怜悯而扭曲的幽默描绘了美国犹太人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出版于1958年的马拉默德短篇小说集《魔桶》是二战后美国短篇小说的优秀代表。在读完收录于作品集中的同名小说《魔桶》后,略有感想。
《魔桶》主要讲述了一个犹太教律法专业大学生利奥·芬克尔征婚的故事。利奥听从别人的建议,为了自己的前途,决定寻找一个妻子。在一系列失败的相亲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内心的空虚,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真正爱上帝,也没有爱过其他人,这让即将成为牧师的利奥深陷痛苦的深渊。媒人犹太老头儿萨尔兹曼为有一个女儿,他为自己女儿的堕落而备受折磨,在认识了利奥以后,他通过一系列的安排,使利奥看到了斯特拉的照片并产生了兴趣。
斯特拉的出现,为利奥这个犹太人的苦难带来了救赎之光。利奥对结合了美丽与邪恶的斯特拉念念不忘,他一面向上帝祷告别让他再想她,可是又怕真的不爱她了。最终利奥想到了两全的办法——拯救在萨尔兹蔓看来是个该“下地狱,该烧死”的恶魔,让她向善。利奥怀着爱勇敢地走向斯拉特,在他看来,这是他作为一个犹太拉比必然要经受的苦难。
利奥寻找爱情的过程,也是他完全皈依信仰的过程。他一步步向爱情靠拢的同时,也在慢慢向上帝皈依。与斯特拉这个满身邪气、充满罪孽的姑娘结合,不仅是对斯拉特的救赎,更是对利奥的救赎。在这曲折前行中,利奥弥补了自己和他人精神中所缺乏和所追求的东西,使自己的精神和道德得到了升华。
老于世故却又心怀善良的萨尔兹曼就像一位智者,在自己因为女儿的堕落而身心备受折磨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拯救了两个年轻人的灵魂。对两个年轻人的帮助,也使他所受的苦难最终得到了解脱——女儿的终身大事有了着落。利奥对斯特拉的接受,解除了萨尔兹曼的心头之痛。
小说结尾写到:“空中回响着提琴声,闪烁着烛光。利奥跑过去,手中的花冲着她。拐过这个街角,萨尔兹曼靠着墙,在为死者祈祷着”。“提琴声”是对新生活的开始祝福,“萨尔兹曼在为死者祈祷着”意味着利奥和斯特拉之前混沌和苦难的生活的结束,意味着一段令人憧憬的新生活的开始。利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之后,终于寻求到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有光的地方必然会有阴影。正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我们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信息时代。在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为爆炸般涌现的各种信息感到困惑,甚至一度失去目标,不知未来方向在何处。
利奥和斯拉特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处境和遭遇。在我们追求幸福、追求新生活的道路中,总是充满着坎坷和磨难,我们往往也是要经受重重的考验,才能开始一段我们所向往的、新的生活。我们就如小说中的大学生利奥,面对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会犹豫不决,会茫然不知所措,会在寻找出口的路上迷惘与挣扎。但只要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胸怀信仰,砥砺前行,在经过一系列的痛苦与磨难后,我们终将会像迷茫的利奥一样,经历顿悟,而后觉醒,最终实现自我救赎,找到自己的幸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