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党支部 贾自伟
作者徐弃郁,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军事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国际政治学博士。
“英国简史”这本书不是简单的介绍英国历史,而是带着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重新解剖英国,解析英国在全球崛起的发展史,以期对中国现阶段谋求的民族伟大复兴加以对比和启示。
为什么分析样本是英国而不是美国呢。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但英国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全球性大国,在英国的顶峰时期统治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统治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公里,工业产值接近全球百分之五十,而且主要是集中在英国本土,当时就是英格兰,就这么一个弹丸岛国通过300多年教科书式的操作,不断“逆袭”成为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可以说是一个神奇的成功史。虽然近一百年逐渐没落,但是英国依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很多有着家国情怀的有志之士,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未来,那么就可以带着问题去英国的崛起史中寻找相关答案。
· 如何在缺乏实际优势的情况下人为创造优势?
· 如何与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竞争?
· 如何在多方混战中保持不败?
· 如何以最低成本实现惊人的扩张?
· 万一受挫,怎么进行成功的“失败管理”?
· 一旦拥有优势以后,怎样把它贯彻到底?
· 英国仅用5000人就能管理人口几个亿的印度次大陆,他是怎么办到的?
· 英国几乎打遍世界,为什么几乎就没有战败过?
· 美国独立战争被视为英国最大的失败,可是为什么好像挫败从未发生?
英国历史非常有趣,既有史诗式的波澜壮阔,又有小说般的精彩跌宕。
英国作为唯一的全球大国,更是现代世界的原型库,不理解英国,你就无法理解现代世界。议会制度、股份制企业、中央银行、现代法律、贸易规则的雏形都来自英国。英国崛起路上的重大事件和关键节点,每一个都是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里程碑:大宪章、宗教改革、光荣革命、工业革命、七年战争、独立战争、英格兰银行、大三角贸易、东印度公司、克劳备忘录等等,这些就勾勒出一张英国崛起的历史路线图,从中去研究英国何以成为日不落帝国,从而挖掘出英国崛起的底层逻辑:
这本书讲英国崛起,始终强调了制度精神的重要性,而制度本身也就是各方力量平衡的结果。英国几百年来就非常善于在各个领域做好平衡,追求各方势力的最大公约数,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
英国的制度建设起源于《大宪章》,是统治阶层用制度来约束国王的绝对权力,确保王在法下,在后续几百年中不断加强,不断履行,并逐步形成了一种信仰。后来的英国革命其实质也不是资产阶级革命,而是统治阶层内部围绕制度这个焦点进行的革命。第一阶段的克伦威尔推翻国王,实行集权而没有实现用制度约束权力;第二阶段的查理二世复辟后的英国王权重新回到了一个受议会制约的状态。但制度与王权矛盾只是被缓和,没有被彻底解决。后来因为偶然因素发生的光荣革命,通过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它其实就是把《大宪章》的原则和权利汇总在一起,以法律的形式确认,确保了制度对王权的约束,完成了英国革命的目标,使得制度和法律成为英国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英国的先天条件非常一般,既没有像欧洲大陆法国、俄罗斯那样的人口、领土、资源优势,也没有像葡萄牙、西班牙那样发现新航线,新大陆能够迅速聚集财富,英国善于运用制度形成优势,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比如英国议会曾经立法制定了一个全民食鱼日,鼓励吃鱼,其目的深远,是要逐步推动英国从农业国家转变成为一个海洋国家,发展渔业,航海业,最终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大量优秀的水手,为英国成为海洋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的宗教改革(新教和天主教之争)也是靠制度和程序解决的,相对折中,没有大规模流血,让英国远离了动荡和极端。宗教改革把教会的土地和权力收归国王,不再归属罗马教皇,实现了独立自主,同时催生了英国的乡绅阶层(中产阶级),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温和、宽容的社会环境。对比欧洲大陆同时期多年残酷的宗教战争对整个社会、经济、人口造成的巨大破坏,从而英国对全欧洲的人才、财富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应,这也是以后欧洲工业革命爆发在英国的一个诱因。
运用制度的优势在经济领域快速发展,更是让英国如虎添翼,国力大大提升。全球第一个中央银行就是英格兰银行,当时国王和政府信用太差,借不到钱,所以商人、国王和议会三方共同搞起来。它将政府和私人资本相联系,因为拥有不会倒闭的政府客户,而政府又助力于私人资本,形成了良性循环,导致英国政府“不差钱”。英镑也就成为几百年来最稳定最具信用的世界货币。1713年,英国议会改进税收制度,彻底废除了低效率的包税制度,成立了专职的国家机构负责征税,且建立了配套的先进的公共财政制度。现代国家财政制度起源于此。对比了法国的包税制,征税能力不如英国,光荣革命之后的英法百年战争,法国基本都输了,主要原因就是开战之前,财政上就先输了。新的税收财政制度为解决英国崛起的钱袋子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24年英国颁布了“垄断法”,这是现代专利制度诞生的标志。从此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对技术发明作为私有财产加以保护。由此吸引了大批欧洲大陆的工匠人才来到英国,给后来的工业升级、工业革命孕育了基础。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也是必然,当时新航线的发现引来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商品大流通的需求驱动了技术变革。英国具备相对优越的制度环境--完善的专利制度,好的制度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虹吸了大量欧洲大陆的优秀技术人才来到英国,鼓励更多人发明技术、兴办工业。使得英国整个工业的组织、结构、形态发生革命性变化、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包含了技术革命、生产制度革命、基础设施革命和观念革命,从而英国的工业实力一骑绝尘。
英国在海外殖民扩张上并没有先发优势,但占有先机的西班牙因为“金银的诅咒”而逐渐没落,在英西战争、英荷战争后,英国的远洋海军力量大大加强,海上帝国逐步建立起来。与同时期的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的海外扩张非常成功,这得益于其有大局观,着眼长远利益。海外贸易的双向维度和全球视野使得英国殖民地快速扩张,其中一个关键措施就是特许状制度,即殖民经营许可证,这是对海外殖民利益的一种产权保护制度,非常有激励效果,使得殖民地能够长远规划、长期经营。英国海外扩展的最重要、最成功的一个工具是巨型股份公司,这是用制度创新来分散风险,控制不确定性。聚合私人资本和国家力量,公司作为先锋,国家力量作为后盾。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在海外殖民、海外贸易面对高度不确定环境时,需要最大限度的借力,借助于现有条件控制成本。比如跟葡萄牙相比,葡萄牙就是单向的把印度的香料运回葡萄牙,成本很高,而英国则在东南亚、欧洲之间形成一个贸易闭环,成本非常低。在海外殖民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成本失控,而借助已有结构,不轻易另起炉灶,是控制成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非洲,北非公司对苏丹的强占,统治成本就远远高于其殖民收益,最后就不得不惨淡收场。对比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就是借力当地人的统治体系,实现了5000人统治整个印度次大陆,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总而言之,特许状制度导致英国在北美、非洲、亚洲的殖民地规模空前,大英帝国从而进入了鼎盛时期。
英国在崛起的几百年的发展史上,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打仗,英法战争,英西战争、英荷战争、北美独立战争等等,但除了美国独立战争外英国就基本上没有失败过。英国式战争从来不是情绪战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都是为了某种战略利益而进行的适可而止的战争。
比如在英荷战争中,双方并无具体的矛盾爆发点,而是因为英国瞄着将来的冲突点,未雨绸缪着眼未来,打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避免被荷兰阻断未来。在三次英荷战争中,英国采用各种策略,近海战争,私掠商船、联盟法国等战略,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最终耗尽荷兰国力,使得英国一跃成为海洋第一强国。
英国殖民扩张、殖民管理原则上允许属地高度自治,基本模式就是贸易-征服-收税,最终目的是获取巨大的国家影响和经济效益。比如东印度公司低成本的利用当地原有的治理结构统治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政治影响,时至今日英国在印度次大陆各国还有巨大的影响。而在北美殖民地就因为给与属地的政治自主权不够,约束太多,导致北美与英国的利益诉求背离,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失败。
英国的海外扩张在取得全球最强国家地位之后经历了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的转换,这是一种变强后的心态转换,要以强者心态进行全球扩张。这种扩张思路,也反映了海洋国家的扩张思路:海洋是流动的,不可能像陆地一样切出明确的边界,此时,就要尽可能的利用资源,而不是完全靠占有资源。这是一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
总而言之,英国就是这样运用制度优势,立足长远,不断的修正战略,灵活的调整战术,充分发挥优势资源,聚拢一切可用力量,加强多元化合作调动各方积极性,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强者心态,最终把自己成功的推到一个制定规则的大国棋手位置。中国从近代卓绝的革命战争到立国后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奋力追赶,通过一代一代勇敢和智慧的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中国又一次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这还远远不够,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很曲折,需要我们立足高远、胸怀大局、戒骄戒躁、继续拼搏,在这个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深挖潜力、把握机遇、创造未来,中国人民有信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这本英国简史,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找到适合我们国家成功晋位的优秀经验,努力奋斗,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