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一点钝感力
学报编辑部党支部 杨晓娟
第一次了解“钝感力”,源自日本作家渡边纯一74岁出版的作品《钝感力》。
所谓“钝感力”,指迟钝的能力,即对周遭事物不过于敏感,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伤痛,它强调的是对抗困难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一种能力。
渡边淳一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母校授课行医多年,后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光和影》、《遥远的落日》、《失乐园》等130多部作品。他在《钝感力》一书中,结合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用直白而富有内涵的语言,主要从身体上的钝感力、心灵或精神上的钝感力、恋爱和婚姻中的钝感力告诉我们,钝感力是生存最重要最基本的才能。在现代社会,性格敏感和心思敏感的人反而更容易受伤,所以我们需要修炼“钝感力”。
身体上的钝感力
“迟钝”往往给人一种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相较于“迟钝”,“敏感”往往更受欢迎,但二者在我们身体上的作用如何呢?谁更胜一筹?
作者举了一个蚊子叮咬的例子。
夏夜,大家在外面乘凉,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成了蚊子的叮咬对象。
A先生敏锐地发现了蚊子的叮咬,慌忙赶走蚊子,开始不停抓挠被叮咬的地方,皮肤很快红肿起来。如果他继续抓挠下去,皮肤可能会溃烂,甚至发展成湿疹。
相较于敏感的A先生,B先生只是轻轻拍打一下把蚊子赶走,一脸毫不在乎的样子,好像被叮咬的地方根本就不痒。
从他们被蚊子叮咬后的不同反应来看,“敏感”好还是“迟钝”好,显而易见。
作者还举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作者一行十几人结伴去打高尔夫球,却意外发生了一起事物中毒的事件。
他们打完球后在日式旅馆共进晚餐,可能是其中有的食物不太新鲜,大家在吃完晚饭两三小时后出现了腹痛或腹泻的症状。
但是,一行人中,唯独小A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即没腹痛,也没腹泻。
为何会出现这样反常的情况呢?
原来,小A是在较为贫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小时候吃的杂菌要比其他同行的人多一些,所以他体内有很强的抵抗力。
虽然卫生好并不是一件坏事,但环境卫生搞得越好,杂菌驱除得越干净,身体的抵抗力也会因此减弱,稍微沾染一点儿杂菌,人们就可能患病。如此一来,对环境卫生不必过于神经质,差不多就行,这样反而不容易患病。就像小A,拥有迟钝而坚强的肠胃,对于杂菌毫无反应,很明显是一个出色的胜利者。
由此可见,身体上的“迟钝”相较“敏感”更胜一筹。
心灵或精神上的钝感力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这样告诫年轻人关于“钝感力”的重要性: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迟钝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点,能够承受各种锻炼和痛苦。
人们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也就是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
作者举了他认为最有才华的男作家O先生的例子。
刚入行的新人作家,很少有约稿。多数人都是按照编辑的吩咐或者毛遂自荐投送稿件,结果,费尽心血创作出来的作品,经常原封不动被退回。
作者刚入行时也有过同样的遭遇。每当这时,他就靠自说自话或借酒消愁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好啦,我要重整旗鼓”,酒醒之后,作者心头又重新燃起创作的欲望。
而O先生呢,他高于别人的才华,以及极强的自尊心,使他被退稿时受到的伤害更深,反而没那么容易振作起来。
作者去O先生的住处看他,他不是挠头就是叹气,一副阴郁暗淡的神情,根本没有创作新作品的欲望或斗志。编辑打电话给他询问创作进展,也得不到想要的信息;由于创作没有进展,编辑便难以再打电话询问了。如此一来,性格天真、敏感的O先生慢慢失去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之后,他便完全在文坛上销声匿迹了。
正面意义上的钝感力,可以磨砺人的才能,是一种能让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也正是坚韧的钝感力,让作者的才华经过磨练熠熠生辉,成为文坛上功成名就的作家。
作者还举了他在医院工作时的一位同事S医生的例子。
S医生身材修长,略微驼背,戴着一副圆黑框眼镜,给人一种没有出息的感觉,一看就是那种容易挨骂的类型。
带领他们的主任教授喜欢喋喋不休地指责或抱怨别人。虽然他并非出于什么恶意或是想要惩罚谁,可一旦轮到自己被指责的时候,还是多少会感到有些沮丧和畏缩。
当时比作者高三届的S医生是主任教授的第一助手,所以他被训斥得最多。每当主任教授训斥的时候,S医生的回答都一成不变,不管主任教授说什么,他都把“是”轻轻重复两次。
手术台上,主任教授的“嘟嘟囔囔”和S医生的“唯唯诺诺”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但缓和了现场气氛,还使整个团队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让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在手术中被主任教授训斥的S医生,一旦手术结束,立刻忘得一干二净,舒舒服服地泡澡,开心地喝着啤酒和同事谈笑风生,以惊人的速度把一切不快统统抛到了脑后。
S医生的出色之处,不只是开朗豁达地面对自己所受的训斥,而且还在每次一边回答“是,是”,一边完成助手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近距离地掌握主任教授手术中的要点,使他成为医疗部最为出色的外科医生。后来,他当上了一家大医院的院长,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做事不要总是思前想后,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也要听完就马上抛到脑后。这种心灵上的正面钝感力,是一种了不起的才能,与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的愉悦密不可分。
恋爱和婚姻中的钝感力
在恋爱和婚姻中,钝感力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
喜欢对方,希望将彼此的恋爱关系延续下去,就要拥有原谅、包容对方的钝感力。
恋爱初期,两个彼此不太了解的男女逐渐走到了一起,这时双方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对方身上,对于彼此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十分敏感。
但是,恋爱之后,一对男女幸运地成为情侣,双方会开始犹豫,是迈进婚姻的殿堂,还是再享受一阵恋爱的甜蜜呢?从这个时期开始,“敏感”和“迟钝”这两种能力就需要同时兼备了。
作者举了他的熟人K先生的例子。
K先生从小在海边的一个小镇长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餐派。主食米饭,面包几乎不沾;最喜欢蔬菜和鱼类,不喜欢猪肉和牛肉;只喝啤酒和清酒,几乎不喝红酒和威士忌。
有次大家一起去意大利餐厅用餐,原以为他会像从前一样特别不情愿,然而开始用餐后,他几乎把面前的意大利菜吃得一干二净。
一起用餐的朋友都不免有些惊讶,是什么原因让他的口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原来,K先生正在和一位西餐派的女子恋爱。知道自己的女朋友喜欢西餐,K先生开始勉为其难地迁就她,慢慢地也变得习惯吃西餐了。
K先生在恋爱的时候有决心有能力对自己进行革命,正是他拥有出色的钝感力:他的味觉“迟钝”,所以能接受原本不爱吃的食物;他的性格也较“迟钝”,凡事不过于敏感,不固守成规,接受改变。正因如此,K先生才能和女朋友顺利和谐地发展恋爱关系。
在恋爱之后的婚姻关系中,钝感力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否拥有钝感力,决定了你和伴侣的婚姻能否长久,你们的未来是一片光明还是常被乌云笼罩。
婚前,男女双方都被眼前的快乐所吸引,对彼此的缺点了解甚少,根本无法想象婚后生活的真实情况。他们简单地以为,如果结婚后发生了问题,相互改正就行了。然而,这种轻率的想法往往造成婚后各式各样的冲突,而冲突的最大原因则是两个人共同生活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作者举了有趣而耐人寻味的牙膏管的例子。
一位编辑因为一支牙膏管而跟太太大吵了起来。他家中的牙膏管又白又长,材质较软,每次挤完牙膏都容易留下指痕。这位编辑是个一丝不苟的男人,每天都要把牙膏管上的指痕抚平。而他的太太对这种事却不太在意,挤牙膏时随意挤,挤完也不抚平牙膏管上的指痕。可他太在意那些指痕了,每天等太太挤完牙膏后,他都要对牙膏管做一番修整。
日积月累,有天早上,他终于忍不住冲太太大发脾气,而太太也不甘示弱,对他进行了各种指责。
因为一件挤牙膏的小事,引发了一场夫妻大战,而这件事也正好把中年夫妻(当时这位编辑41岁)那种正在走向厌倦、又没达到离婚程度的婚姻关系鲜明地表现了出来。爱的热情在岁月流逝中不断消失,以前能够容忍的,现在不仅不能容忍,还会变成一触即发的怒火。
牙膏管争吵的原因其实并没有道理可讲,关键在于,在乎的人耿耿于怀,不在乎的人完全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于是此时,钝感力就变得十分重要。如果这位编辑拥有钝感力,对小事不过于敏感,或许就能避免与太太发生口角;如果这位太太拥有钝感力,即使先生发脾气也充耳不闻,甚至对先生宽容有加,或许也能免除与先生大动干戈。
婚后的生活是一条漫长的容忍之路,因此,是否具备钝感力,关系着婚姻的存亡。而在夫妻双方相互容忍的背后,则是出色的钝感力一直支持和守护着他们。
在工作或生活中,当受到领导的批评时,当受到别人的嫉妒或中伤时,当与朋友意见不合时,当与恋人或爱人产生矛盾时,不要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会坦然、反省、遗忘和宽容,而这些,都是钝感力的正面表现。
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力,才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才能。而且,只有具备正面的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