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首页  交流园地

《自我突围》读后感——2023年“文明校园·书香机关”读书征文优秀作品展示之五


发布部门: 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 2024-03-26  浏览次数: 10


《自我突围》读后感

机关党委党支部  王海燕   

 

作者,施一公,1967年出生于郑州。《自我突围》一书是他的个人传记,记录他的成长经历,尤其讲述了国外留学、清华任教、创办西湖大学的心路历程。此书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可读性极强。我一气读完,又复读一遍,作者的人生感悟,于我是敦促、启发、鼓励。书中蕴含家国情怀,自觉把国家命运、民族复兴与个人价值相联结。站在世界的角度,对比中美两国发展,提出关系国家命运的最核心要素是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是解决卡脖子问题,解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如何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他奔走呼号亦身体力行。40岁,他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携家归国,全职加入清华大学。他的归国,不仅在中国引起轰动,在美国更引起轰动,美国人感慨:世界人才都是往美国流入,怎么开始产生逆流动。我忽然想到:“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这句话。每个时代都有这样一批科学家,钱学森、杨振宁、黄大年、施一公等等,他们要做祖国强大的参与者、策划者。施一公归来,带动清华大学生物学快速崛起,追赶世界水平,跃升国内同专业排名第一。50岁,天命之年,他竟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着手创办西湖大学,尝试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蹚出一条新路。他的抉择,换道,令人惊诧和敬佩!看了此书,让我全面认识了科研大咖,他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唤起了我的内动力,人生后半段拒绝躺平,自我突围。

(一)求学人生

施一公,咱河南人的骄傲,是大咖,更是一位可亲可爱的大哥。他大我10岁,喜欢吃烤红薯、大白兔奶糖、西瓜、白菜花;爱好打牌、长跑、滑雪;敢想敢干、脑子灵活、口才倍棒、胆识过人;重感情、不忘本的河南人。与众不同的是,他是既具有宏大宇宙思维、国际视野又从事微小分子结构研究的生物学家。

人生第一桶金。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期间,他力说体育用品专卖店店主,以学生证为抵押在校园代销耐克鞋子。小试牛刀,三天就挣了半年的生活费。他的胆识和勇气,在大学期间已初见端倪。

留学美国。学业优秀,提前一年本科毕业。申请了20个左右的美国大学,几经周折,最终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读完博士。这个学校的知名度和权威性,通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闻联播的每天播报,广而告之了。留学期间,读英文专业文献的压力很大。其实,施一公的英语并不是很好,如何克服这样的难题。老师给的建议:“每天花45分钟读《华盛顿邮报》,两年后你的写作能力会得心应手”。就这样,他过了阅读关,也过了写作英文科研论文关。在实验室里,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在兴趣的引导下,经过七年半的努力,最终完成了博士和博士后阶段,为独立科研生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所有成功的科学家都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暗自对比了一下,自己又花了多少时间在专业上,不能总找后退的借口。

了解美国社会。书中有关中餐馆打工的经历是极为浪漫、惊险的一段描写,也让我们从留学生的视角管中窥豹一下美国社会。从收盘子、洗盘子、摘菜、剁肉、洗菜到前台、招待、外卖送餐、周末经理的不同角色体验,展示了他的细心、灵活和干练,也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人情世故。9个月的打工体验,是浪漫青春的极致演绎,非常出彩,也戛然而止,回归学业。

毅然归国。2001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07年晋升为终身讲席教授。事业有成、家庭温馨的他总是觉得缺些什么?从小长在河南的他,乡音、乡情、纯朴的河南老乡时时激荡其心间。游子归乡,报效祖国、报答父老乡亲是他灵魂深处的声音。2008年,奥运年,他全职回到清华。

(二)报国之志

站在世界科研前端,拥有国际视野的他,恰逢国家提出 双一流战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带动中国在世界舞台全面崛起的历史性决策。我国高度重视一流大学建设,尤其是党的二十大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考虑。纵览全球,所有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二是有一套支持教授队伍培养人才、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体制及政策。

施一公归来后,想尽办法帮助清华大学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140多人加盟清华生命科学学院,助力生科院的科学研究水平与世界接轨,个别领域引领世界。施一公还着力推进生科院人事制度改革,引入流动性、竞争性聘任制度。采取国际评审、非升即走,在工作6年内科研能力达到世界研究型大学终身教授水平且教学优秀的独立PI才能长期留在清华,否则必须在一年内离开,流动到其他单位。这一改革措施得到了清华大学及生科院绝大多数老师的支持,为清华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注入了强劲力量。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施一公还尝试改进行政管理政学分离,行政服务于学术;推行教学改革,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成果转化,与国际公司双赢合作;向国家建言献策,促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清华大学生命学科迅速崛起,跃居世界前列。这些成功的经验印证了他对世界一流学科的认知,也给予他足够的勇气和底气,去创办西湖大学,去尝试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蹚出一条新路。

西湖大学,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以博士生培养为入手,努力探索新型大学治理制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又鼓励创新的科技评价标准,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施一公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对教育、科技的改革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为一呼百应,获得众多支持,如:河南牧原集团秦家林捐赠价值9亿元股票支持西湖大学发展;山东省济南济微中学12岁的张子昊和他两岁的弟弟把攒下来的所有压岁钱捐赠给西湖大学;96岁的杨振宁出任西湖大学顾问委员会委员、董事会名誉主席。

50岁,再出发。施一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为了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科技自立自强,不再受制于人,我辈有责。离开舒适区,不断自我突围,他的见识、胆略和勇气,为我辈楷模。

不找借口,向前看、向前进!

 


Copyright©郑州轻工业大学机关党委

地址:郑州轻工业大学科学大道136号 电话:0371-86608165 邮箱:jgdw@zzul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