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首页  交流园地

读《局外人》有感——2023年“文明校园·书香机关”读书征文优秀作品展示之四


发布部门: 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 2024-03-26  浏览次数: 10


读《局外人》有感

  教务处党支部 白瑞霞

 

为了拯救自己被生活琐事逐渐禁锢的大脑,同时也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决定重拾阅读。与其耳提面命,不如以身作则。之前买的一直未拆封的书籍,也终于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寒假期间读了小说《局外人》,印象深刻。

阿尔贝·加缪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1957年,44岁的加缪因其作品“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之一。

发表于1942年的《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小说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加缪以平淡的言语用第一人称为读者讲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在其构建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谬的事情,让人心生感慨。

“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是默尔索的人生信条。因此,对于母亲的去世,默尔索能平静接受,没有情绪起伏地迅速处理后事并在第二天就去和女友约会看电影;对于女友提出的“是否愿意娶她”,他觉得“结不结婚都行”;对于老板提议的把他调任到巴黎工作改变一下现在的生活,他认为“生活都差不多”。对默尔索来说,生活就是一种习惯,他就像这个世界的局外人,得过且过,没有情感需求。正是这种游离于社会之外引起的蝴蝶效应最终酿成了其个人悲剧。

如果默尔索对于亲情不是那么淡漠,对母亲的去世他就不会表现的无动于衷——不清楚母亲的具体年龄,在母亲葬礼后第二天去约会、看电影;如果默尔索对于友情不是那么无所谓,那么他就不会毫无原则地结识所谓的朋友雷蒙,也就没有可能会因为误杀与雷蒙有过节的阿拉伯人而被审判。

被捕前的默尔索没有理想和追求,觉得一切都无所谓,生活过得下去就行,反正不管怎么样,最终都会习惯。在监狱里经历过孤独与绝望后,默尔索终于意识到之前是自己在抗拒着世界,他开始幻想上诉成功后重新开始生活,但为时已晚,只能自我安慰“既然都要死,怎么去死、什么时间死,就无关紧要了”。

诚然,死亡是一件必然的事,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倘若因为生命的尽头是死亡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无所谓以什么样的状态活着就太荒谬了。所有的意义都是人为赋予的,只要肯找它就存在。有人认为默尔索是在坚持自我,用他自己的方式生活。但坚持自我不是要把自己与世隔绝、故步自封,使自己成为像默尔索那样的局外人,而是要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直相信自己,不忘初衷。

除了自身性格缺陷外,人性中的偏见也是造成默尔索悲剧的原因。带着偏见站在道德制高点审视默尔索的司法者、唯恐新闻不够吸引眼球的媒体,因为默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泪”,认定他有“预谋杀人”、“丝毫没有一点人性”和“最藐视最基本的社会原则”等罪,宣判了他的死刑。默尔索虽然消极处世,但这仅仅是他性格上的缺陷。他犯了错,是该受到惩罚,但不能因为他的生活态度与世人格格不入就罔顾事实对他进行最高惩罚。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对他人做出评判的经历。有时候因为一叶障目,或者一知半解,或者先入为主的偏见,有些人就主观地把他人判了“罪”。武汉某小学生在校园内被碾压致死,事情曝光到网上后本应引起人们对校园安全的关注,但有些人却因孩子母亲穿着精致、衣物价值不菲,讲话逻辑清晰而在网络上大放厥词,恶意调侃“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她还能有心情化那么好的妆,打扮的如此精致?像她这种装扮,谁敢相信她刚刚死了儿子呢?哪里有什么崩溃的意思?这是孩子的妈妈吗?说话这么冷静?”

这些人不管这位母亲是在工作中接到孩子出事的消息后立刻赶往学校确认孩子的情况,不管精致的服饰、妆容只是她工作时的正常装扮,或嘲讽或冷漠地指责这个母亲太过冷静,对其进行恶意揣测。接到消息难道她还要考虑自己的形象是否符合他人预想中的“孩子出事后应有的状态”吗?在这些口不择言的人的意识里,失去孩子后,电视剧中演绎的“蓬头垢面,撒泼打滚,不顾形象”才是标准配置。他们以自己的认知定义了这位母亲的“罪行”——不爱孩子,向校方讨要说法的行为纯粹是觉得赔偿少,精致利己主义者等等。本来这个因为失去孩子而破碎的家庭,在肇事者受到应有的制裁,为孩子讨回公道后,时间会慢慢抚平伤痛,但虚拟世界中一个个自以为是的声讨和充满恶意的调侃,在孩子母亲心上又撒了一把盐。在孩子去世七天后,母亲从24楼一跃而下,让这个家庭再次受到重创。

带着偏见的网络键盘侠们对这位母亲的“审判”与《局外人》中他人对默尔索的审判何其相似。在当今这个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有些人局限在自己的认知里,用偏驳的意识去“强奸”他人思想,用至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用极低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在网络上肆意伤害他人。

如此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讲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因此“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和社会对造成恶劣后果的网络暴力事件的反思,很多人意识到随口说出的玩笑话、不经意的评论也会把人钉在绞刑架上。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拟世界中,“不做施暴者的共犯”已经深入人心。

我们大多数人都过着平凡的生活,从事着普通的工作。但平凡不意味着平庸和没有追求,过生活和混日子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不能像默尔索一样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完全自我的世界,否则就会出现泰戈尔说的“四周万物的快乐白白地涌溢”。向光而行,总能遇见温暖与希望。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都没有上帝视角,做不到全知全能。所以不要轻易以自己的认知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因为一旦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便会在不自知中放弃思考,无视逻辑,急于宣示自己的正确和正义,结果自然是形形色色的暴力。人生的路不长,让我们放下一孔之见,接纳人生百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多一点色彩,让心情多一点阳光。愿我们都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Copyright©郑州轻工业大学机关党委

地址:郑州轻工业大学科学大道136号 电话:0371-86608165 邮箱:jgdw@zzul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