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书香机关”读书征文优秀作品展示之二

时间:2022-04-04浏览:134设置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听后感

学报编辑部党支部   杨晓娟

 

上下班路上的闲暇,我喜欢打开手机随便听点儿什么,有声音,时间会变得轻盈。

“今天我们讲一本家庭教育学中的经典,叫作《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这是萨提亚的奠基之作……”樊登老师的声音亲切、随和、有磁性,像某个老朋友,他说什么,你会愿意耐心去倾听。

近段时间里,我听了很多樊登老师讲的书,而这本《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我听了两遍,甚而有想听第三遍的念头,或许是“塑造”这两个字触碰到了我的内心。为人父母,会下意识地因为孩子而去关注之前从未关注过的事物。当然,还有不曾停止过生长的自己,就算有了家庭和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我该如何更好地与家人相处、与自己相处,这门学问似乎没有尽头。

维吉尼亚·萨提亚出生于1916年,她是家庭治疗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西方世界评价最高的前十位治疗师中仅有的女性。《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英文名字叫作The New Peoplemaking,并没有字面上新家庭的概念。萨提亚本人曾说:“我写这本书的希望,是帮助我们每个人获得成为和谐的人的权利和义务。书中所展现的经验和榜样会引导我们用创造性的方式去理解彼此、关爱自身和他人,为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得以发展出力量和完满人格的基础。”

萨提亚在本书的开篇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隐喻:一个家庭就像一艘在水面上航形的大船,当我们感觉到有很多事情不知道的时候,这个所谓的“不知道”,会让我们的家庭置于危险之中。比如,跟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糟糕,我们不知道;跟爱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我们不知道;忽略了家里的老人,我们不知道……一个家庭的命运,依赖于理解日常生活中隐藏的感受和需要。

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主要与四件事有关。第一是自我价值感,即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和想法;第二是沟通;第三是家庭系统,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都遵循着他们应该如何去感受和行动的规则;第四是家与社会的联系,如何构造家庭,如何让这个家庭健康,这些都是成年人的责任。健康的家庭应该是这样的:自我价值感很高;沟通直接、清楚、明确、真诚;规则富有弹性,人性化且可变;与社会的联系是开放的、充满希望的,是在选择的基础上建立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去到一个有生机、教养良好的家庭做客时,哪怕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看书、喝茶,我们都会觉得很舒适;但如果去到一个有问题、气氛压抑的家庭做客时,哪怕周围有一群人端茶倒水,我们也会如芒在背,甚而想要尽快逃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估自己的家庭呢?萨提亚的建议很简单,首先,问问自己是否对现在的家庭生活感到满意;其次,是否觉得家里人都似朋友般亲切,彼此爱护又相互信任;最后,作为家庭里的一员,你认为这是一件令人愉悦、兴奋的事吗?听到这里,我下意识地评估了自己的家庭,并很快地发现,它完全没有想象中好,心中不免有些失落。而萨提亚也在关键时刻给出了指导: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家庭存在问题时,首先,要承认家庭偶尔的不完美;其次,原谅自己,也原谅家人;然后,下定决心做些改变;最后,采取行动进行改变。

萨提亚说,被爱的人对改变都持开放的态度。一个来自关系和谐家庭的孩子,更乐于接受父母的要求,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他的。而那些感觉不到被爱的孩子,当他觉得自己被要求、被挑剔、被瞧不起的时候,他是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的。值得注意的是,感觉不到被爱的孩子往往也是一个低自尊水平的人,当遇到批评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恐惧: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你是不是在排斥我?你是不是要离开我?然后他会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把自己封闭在里面:我要自我保护,我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问题。一个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欣赏的人,极有可能以一种高贵、真诚、勇敢的姿态,充满活力和爱心地去应对生活;而一个自尊水平低、不珍视自己的人,往往想要从他人那里得到肯定,这会导致他总是想操纵别人,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通常会使双方都受到伤害。

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要跟别人和谐相处,不能太自私。孩子们经常会将“不能太自私”理解为“我们应该对别人好而不是对自己好”,所以在很多没有正确理解爱这件事的家庭里,对自己好、给自己一个私人空间、首先要照顾自己的情绪等就变成了一件自私的事情。一个不会照顾自己情绪的人,会觉得自己对整个家庭都是付出的,但越是觉得付出,内心反而越觉得空虚,越想得到外部的肯定。一个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人,又怎么会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呢?因此,付出之前,先爱自己,才是一个高自尊水平的人应该具备的感受力。

每个人都是一粒没有任何标记的种子,我们需要从根本上理解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而当一个人具备了不需要依赖别人去肯定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的时候,反而会收获更多他人给予的爱。萨提亚提醒我们,在培养孩子时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小孩子会有严重的自我归因。父母吵架,孩子会觉得是因为自己;父母高兴,孩子也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解释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

我们不仅仅是通过语言与别人沟通,还带着价值观、经验、感官、情感等。在养育孩子时,我们经常被建议,孩子3岁之前是关键期,千万不要以为他们不会说话就不跟他们沟通和交流,因为孩子的很多心理习惯、情感的表达方式在3岁之前就已经受到父母非常明显的影响。萨提亚提供了一个简单有趣的方法,即“听一听自己的声音”。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找萨提亚咨询,她觉得孩子总是对自己大喊大叫,但孩子反问妈妈,你不也是这样的吗?妈妈却觉得自己态度很好。结果当萨提亚把这位妈妈的录音放给她听时,她立马问:谁呀?说话这么难听。最后这位妈妈意识到是她自己。还有一个经典的模拟小孩子视角的练习,即两个大人对话,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蹲着。当我们用一个小孩子的视角跟一个高大的大人对话时,会感受到浑身不舒服的压迫感。所以,当我们跟小孩子说话时,最好可以蹲下来,跟他保持目光的平视。

家庭中,真正的爱应该是相互扶持与尊重,拥有真正的私人空间更是家庭系统健康的诀窍。一个家庭里,越是有真正的私人空间,越是尊重个人的私人空间,这个家庭系统就越开放。一个开放的系统是这样的:自我价值是首要的,权利和成就是次要的。因此,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成长,且每个人都在这个系统中不断成长、获得,而非一味地奉献。生活中我们需要面对很多事情,当我们认为爱能独自解决一切的时候,当我们认为对方如果爱你就应该怎样的时候,爱就很容易变成勒索和操控。夫妻是家庭系统的建筑师,只有在彼此能够接受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人,享受两个人在一起的互动,接受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才能筑起稳固、温暖的家。

萨提亚说,家庭应该使已成年的孩子成为父母的同伴,每个人都自力更生且自主。父母不是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或者仅仅是成为他们的父母。人类延续的终极点应该是,孩子变成自主、独立、有创造性的人,并与父母成为朋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人的尊重,对个体独特性的敬畏,而不是因为他身上贴了一个孩子的标签,就把他脸谱化,认为他应该做什么。每一个孩子就如同一粒植物的种子,灵性的存在使他们成长为完全不同的人。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应该是尽可能丰富的环境,并带他多看、多体会。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导游,带他了解世界,让他看到更为广阔的天地。

最后,萨提亚向我们描述了这样的成功关系:在家庭中,成年人作为一个团队一起工作、开诚布公,证实他们作为个体的存在,显示出自尊和对对方的尊重。他们将彼此作为独特的个体来对待、了解并构建他们的相似之处,在彼此的差异中学习和成长,对那些希望教给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他们会以身作则。家里的孩子通过观察周围的成人,学会如何做人。成年人需要发展出更高水平的自尊,才能实践他们所倡导的内容,并给孩子做出示范。这就是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我们可以借由《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这本书去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也可以借由这本书去了解家人、接纳家人、提高家人的自尊水平,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加平和、融洽,进而让我们身处的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有爱。


返回原图
/